既要技術創新引領,更懂得專利保護,應該成為新能源商用車上下游科技創新企業的必備素養。唯有如此,面對專利侵權,被侵權一方才能對侵權從容說不,且能高效維權。
5月30日,恰逢2025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在新能源商用車動力系統領域的一起專利侵權案引起行業對知識產權的關注。
一場堪稱“教科書”式專利維權
近日,在知識產權日(4月26日)過去不久,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有媒體披露了前文提到的新能源商用車動力系統領域的專利侵權和維權的經典案例。
事情的起因要從2022年國家知識產權裁定“實現多動力源耦合的車用混合動力系統”(專利號:201920340797.8)無效說起。
2020年,新能源商用車動力系統企業——西安法士特汽車傳動有限公司取得了上述專利。該專利與凱博易控于2016年申請的一項發明專利(專利號:CN201310130771.8)存在多項技術創新點高度重疊。于是,凱博易控果斷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證據維權,請求國家知識產權局裁定201920340797.8號專利無效。
國家知識產權局認真比對審核凱博易控提交的發明專利(專利號:CN201310130771.8)和早期專利文獻,依法裁定專利號201920340797.8專利“不具備創造性”。2022年4月,該專利被宣告全部無效。
更具警示意義的是,上述企業于2024年主動撤回了另一項與涉事專利構型相同的發明專利。
據公開信息了解,凱博易控成立于2015年,是專注于提供新能源商用車驅動系統產品及整體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純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等汽車產品動力系統解決方案。
作為一家成立10年的高新技術企業,凱博易控除了注重技術研發,更注重知識產權保護。此次專利之爭,凱博易控能夠成功維權,不僅證實了凱博易控的研發實力,更彰顯了其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
新能源商用車進入爆發期 “專利保護”先行
隨著“雙碳”政策驅動市場爆發,新能源商用車產業規模越來越大,技術變革也越來越快。三電系統作為新能源商用車的價值核心,自然成為專利博弈的焦點。
據了解,目前已有不少新能源商用車相關企業為了搶占行業爆發的窗口期,短期突擊式申請專利。這就導致專利質量參差不齊,埋下侵權的隱患。
數據顯示:僅2024年,商用車領域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TOP20中,自主企業就占據16席,可見國內企業在專利布局上的積極態度。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創新與專利布局焦點仍為電池、充換電系統及電驅三大領域,圍繞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創新仍是行業的戰略重心。
然而,一直以來,新能源商用車三電系統及整車一直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現象,這讓專利侵權預留了模糊地帶。許多企業的專利策略是被動響應市場,而非引領需求。
此外,隨著新能源商用車技術的更新和迭代,輔助駕駛、醇氫動力、換電技術等領域也已經成為行業的新興領域,由于標準體系尚未健全,也容易成為專利之爭的高地。
創新同質化以及標準體系不健全,更需要提高專利保護意識,防范專利侵權。特別是在新能源商用車正從數量競爭轉向質量引領的關鍵時期,既要加速完善標準體系,加快推動行業/國家標準的制定與落地;企業要聚焦解決行業痛點的實質性突破的創新技術申報專利,做到“專利先行”。唯有如此,不僅能保護自身技術優勢,即使專利被侵權,也能高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結語
新能源商用車領域的專利爭議,不僅是企業間技術競爭的體現,更反映出行業在創新質量、標準體系建設以及專利策略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技術快速更新和全球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企業唯有以 "技術創新+合規管理" 為雙輪驅動,注重實質性技術突破,積極參與標準制定,才能在專利博弈中占據主動,推動行業從數量增長邁向質量提升的良性發展軌道。
未來,隨著氫燃料、車路協同等技術的落地,專利爭議將與技術標準、市場準入深度融合,企業需提前布局,以應對更加復雜的競爭格局,助力新能源商用車行業在全球市場中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