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能源”一詞進入大眾視野后,油、電之爭便成為津津樂道的話題。內燃機和電動機到底誰更有優勢?其實,這還需要看具體的運行工況。簡單來說,起步、加速階段,由于電動機能夠瞬間爆發出最大扭矩,因此更具優勢;中高速續航工況,內燃機可以運行在最佳工作區間,而電動機在高速巡航狀態下能耗過高,此時內燃機更具優勢。

既然電動機和內燃機各有優勢,那為什么不將兩種動力結合到一起,取長補短呢?其實,這正是混動的工作原理,通過削峰填谷,擴大高效工作區的技術原理,從而達到更好的燃油經濟性。不僅如此,插電式混動還能夠通過外接電源為電池充電,使用成本更低,且能夠上綠牌,擁有更多通行優勢,因而更受市場關注。
路權優勢催生市場需求,混動輕卡呼聲高
當前,已有40多個城市出臺新能源貨車路權政策,比如:成都規定新能源貨車允許全天24小時在限行區域內行駛;重慶規定新能源號牌車輛高峰時段錯峰通行不受限;天津不受外環線(不含)以內道路每日7時至22時載貨汽車區域限行措施限制等。北京、上海對新能源貨車優先核發通行證。混動輕卡的通行限制會越來越小,市區運輸也會越來越方便。

說到通行優勢,純電輕卡同樣具有路權優勢,但較混動輕卡來說,純電輕卡因存在電池續航、補能時間和電池自重等問題,僅在特定場景下能夠滿足用車需求,難以滿足全氣候、全工況、全時間段下的運輸需求。因此,在現有動力電池技術下,混動輕卡依然是市場關注的熱點。
從行業角度看,混動輕卡也是大勢所趨,其成為市場主流也只是時間問題。市場銷售數據顯示,新能源輕卡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20.2億元發展到2021年的64.5億元,復合增長率達到33.6%。2020-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輕卡連續3年銷量不斷增長,2022年市場市占率擴大到3%。這其中雖然包含了除混動輕卡以外的其他新能源輕卡品類,但混動輕卡的市場需求依然很高。

江淮1卡混動輕卡,超長續航1000公里
只有滿足用戶需求和用車場景的新能源輕卡才能成為趨勢,才能吸引市場關注,比如江淮1卡即將發布的插電式混動輕卡駿鈴聚寶盆,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沒有純電輕卡的續航焦慮,可以和傳統燃油輕卡一樣進站加油。除行駛過程中由動力系統為電池充電外,還可通過外接充電方式為電池補能,進一步降低使用成本。其整體使用體驗較傳統燃油輕卡并沒有太多改變,甚至更加便捷。

科技的進步和產品的升級往往伴隨著底層邏輯的改變,有時也必然導致用戶使用習慣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合理的,未必都是用戶樂于接受的。或許,在不強行改變用戶使用習慣的同時進行升級的產品,才是用戶真正期待的,就像即將上市的江淮1卡駿鈴聚寶盆混動輕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