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長期堅持‘根植本土、服務本土’,要在商用車電動化、氫燃料電池及代用燃料等方面持續加碼,以多元化動力總成解決方案,全力加速中國汽車工業轉型升級。” 博世動力總成中國區總裁王偉良表示。
近日,博世在2023上海國際車展期間,首次展出了適用于重卡的190千瓦大功率氫動力模塊、同軸油冷電機和多合一控制單元和甲醇、氫內燃機等多樣化動力總成解決方案,展現了博世動力總成在華19年不斷推陳出新的成果,也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那么,新能源轉型過程中,博世如何確立像柴油一樣的行業地位?王偉良對此做出了一一解答。
全方位投入
實現產業化運營
氫燃料電池技術,一直被認為是利用氫能,解決未來人類能源危機的終極方案。尤其是近年來全球汽車工業飛速發展,燃油消耗數量激增,而以氫燃料電池為驅動的新能源汽車的出現,也為全行業提供了一個新的探索方向,特別是在商用車領域。
當前,博世正在加快推進中國市場的氫燃料電池系統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程。“近年來博世持續積極投資、全方位布局氫能領域,基本上做到了全方位投入,不僅有系統、有電堆、有核心零部件,并逐步實現了中國本地化、國產化。”王偉良強調:“在中國強有力的氫能產業規劃鼓勵指導下,我們看到氫能產業鏈協同發展,對氫能社會到來充滿信心。”

正是在氫能產業的不斷投入和探索,此次車展上,博世首次展出190千瓦氫動力模塊,適用于49噸重型卡車,額定輸出功率高達190千瓦,還能通過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實時優化氫耗。而且,為了助力進一步提升未來電動車的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博世面向下一代重卡的250千瓦氫動力模塊正在開發中。
不僅如此,博世在氫能關鍵零部件、燃料電池電堆、氫動力模塊全部投資到位,已經實現產業化運營。其中,博世在中國的首個氫燃料電池中心已于2021年初在無錫投入使用,博世全球第一條高產量膜電極生產線也在年初于無錫投入使用,雙極板產線預計2025年正式投產。“博世與慶鈴合資企業的新廠址將于今年9月在重慶投入使用,其業務不僅可以輻射全國,也是博世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氫燃料電池研發、生產基地。” 王偉良自信地說。
此外,博世深知好產品要經得起市場的驗證,圍繞氫動力將能量管理、駕駛舒適性、智能診斷和貼心服務做到極致。“目前,搭載博世氫動力系統的商用車累計交付超過500輛,實際道路運營里程超過170萬公里,見證了博世產品的品質和可靠性。”王偉良補充說。

效率優先原則
輕型電機“全能大滿貫”
2023年,隨著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推出,以及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對于新能源商用車而言,這意味著,失去了國補的資金“拐棍”,進入了“全面電動化”的新階段。
在這一背景下,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面向未來的創新電驅方案的博世帶來了高速發展契機。“關于電動化,不能圍繞補貼做產品,目標是市場,要圍繞客戶需要。商用車電動化動力總成要求更高效、大扭矩,并適應于全場景。”王偉良還表示,“博世所有指標是效率優先。如果是電動化項目,需要說服我這個電動化方案的效率是最好的。”正如車展上博世首次推出的同軸油冷電機和多合一控制單元,在效率方面表現出色。

據了解,博世同軸油冷電機具有大扭矩、高效率、輕量化、高可靠性等特點,輪邊扭矩最高可達4500牛?米,可輕松滿足輕型商用車動力需求。高度集成的多合一控制單元則應用車規級芯片,逆變器峰值效率可達99.5%。江鈴E路達搭載博世扁線油冷電機和多合一控制單元,在2022年新能源挑戰賽中獲得“全能大滿貫”。
此外,博世中、重型油冷扁線電機和控制器目前已經成功應用于先導項目的電驅橋系統開發,預計也將于今年下半年實現量產,以滿足更多商用車型不同場景的需求。
動力多元化布局
實現全場景賦能
作為世界領先的動力總成供應商,博世動力接下來將進一步強化動力總成多元化發展戰略,推進動力總成電氣化,加速電動化及燃料電池布局,同時進一步挖掘內燃機技術潛能。
其實,博世從事汽車動力技術開發研究長達100多年,這是博世的核心業務,對于進一步推動節能降碳,博世從未停止創新的步伐。“內燃機借助智能化,還能在共軌系統的電子系統的控制器當中用人工智能方法精確計算、精確控制。另外,能通過電流有效預測噴射精度,也可以大大提高預診斷的準確性,”王偉良表示,“持續挖掘內燃機減碳的潛能,為實現近零排放不斷努力,這是博世立身之本。此外,博世還將發展甲醇、氫內燃機等代用燃料方案。”

當然,動力方式的選擇還要根據場景的適應性需求。“按照現在角度來講,未來主要發展趨勢更加注重于場景,根據場景選擇不同的動力。” 王偉良表示,能源多元化有益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因此博世動力提供技術中立的動力解決方案,以滿足卡車不同應用場景下更多的動力選擇。
由此可見,從氫燃料電池應用,到商用車電動化開發,再到場景化應用,博世瞄準未來繪制了一幅新的動能“藍圖”。相信,隨著創新腳步地不斷推進,博世在動力總成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將為其發展提供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