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碳”目標不斷落地深化,新能源重卡賽道日漸火熱。數據顯示,1~5月,國內新能源重卡市場累計銷售7677輛,同比增長83.3%,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因此,商用車車企紛紛加大對新能源重卡布局,希望能夠在新賽道上先人一步。其中,東風柳汽乘龍從創新戰略到深化布局,加大馬力,競逐商用車新能源賽道。

柳汽工廠鳥瞰
戰略加碼 搶跑新能源“賽道”
2021年作為新能源重卡發展的元年,銷量首次突破萬輛關口。據業內人士判斷,未來5年,新能源商用車市場將實現2~3倍以上的規模增長,2025年銷量有望達到50萬輛以上,市場滲透率將突破10%。
企業只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奮力“搶跑”,領先一步,才能掌握主動權。東風柳汽乘龍率先發布商用車首個碳達峰計劃,以響鼓重槌之勢起跑。

乘龍新能源重卡
不僅如此,為了能夠更好地踐行“雙碳”戰略,在2022年6月7日第六屆67品牌客戶日上,東風柳汽乘龍再度發布了名為“光合未來”的碳中和戰略,這一戰略不僅清晰規劃了碳減排的實施路徑,并且給出了明確的脫碳時間表:2030年起,100%研發投入新能源產品,逐漸實現全線產品電氣化,所有工廠均實現碳中和。最遲2040年,實現運營碳中和,最遲2050年,實現全價值鏈碳中和。這一全新戰略可以用“167”來概括,1個愿景目標、6項能力支撐和7大生態協同,從制造、產品、科技、品牌、服務以及供應鏈體系綜合打造企業低碳核心能力。
目前,雖然不少車企已經發布了碳中和的目標,但能夠給出明確脫碳時間表的企業寥寥無幾。在商用車領域,東風柳汽乘龍是目前唯一一個,并且這一脫碳時間表,相比中國“3060”戰略中2060年的截止日期整整提前了十年,充分展現了東風柳汽乘龍在新能源戰略方向上的堅定決心,以及對自身新能源布局及技術實力的強大自信。

乘龍H5電動牽引車
技術引領 加速產品布局
在巨頭扎堆的新能源賽道,對于 “競逐者”而言,產品和核心技術是決勝的關鍵。
據了解,東風柳汽乘龍依托“綠色工廠”和“智能制造”,實現商用車全系14類不同尺寸平臺的車身柔性共線生產。駕駛室采用國際先進、國內首創的龍骨框架結構駕駛室和整體式車門,高頂平地板雙臥結構,四點氣囊懸浮,適應惡劣路況行車以及高強度的工作,可為駕駛員提供更高的舒適度和安全性。動力鏈上,其采用寧德時代+法士特變速箱+朗高電機+匯川電控,用國內最先進的技術打造三電系統的黃金組合,將可靠性、動力性和可持續性進一步提升。而且,整車底盤結構模塊化優化設計,整備質量低至10T,同比競品輕300~500kg,助力用戶多拉多賺。正是在這樣領先技術的加持下,乘龍H7充換電牽引車,乘龍H5充換電牽引車和自卸車都得到了用戶的廣泛認可,銷售后勁很足。

最新H5V平臺產品
當然,東風柳汽乘龍在新能源產品布局上,實現了商用車與乘用車兩大品類上雙拳出擊,其中新能源商用車涵蓋輕型、中型、重型三大平臺。并不斷推陳出新,發布全新一代準重型平臺H5V。H5V新能源車型不僅具有全新的外觀設計,并且采用了高效率換電技術,換電僅需5分鐘,大幅提升運營效率;采用車電分離模式,只需采購與燃油車同價的無動力車身,大幅降低初次投入,有效降低運營成本15%;自重降低5%,實現國內領先;配置長壽命電芯,電池壽命提升100%;并打造行業最優TCO,助力運營效率進一步提升。
其中,H5V平臺推出的混合動力載貨車,不僅能省油省錢,還在造型、舒適、科技和結構上都有了全面的提升。在動力方面,搭載了玉柴YCK05240-60發動機,排量為5.1升,最大輸出馬力為240匹,滿足國六排放。傳動系統采用的是一款eCVT混合動力總成,由一臺同樣來自玉柴,最大功率157kW的永磁同步電機和動能回收裝置組成。動力電池容量為15.6千瓦時,支持快速充放電。并且,它可根據不同工況和路況,在純電機、混動、純發動機、能量回收、自動啟停等模式之間智能切換,使發動機工作更高效,實現百公里節省15%燃油消耗的優秀表現,一年跑10萬公里就能省下2.8萬元,定能讓公路物流車和專用車市場用戶大放異彩。
此外,東風柳汽乘龍還將圍繞架構技術、充電及安全技術、能量管理技術等共性技術,電池技術、電機和電控技術、電驅動系統等純電技術,電堆技術、氫安全技術、儲氫技術等氫燃料電池相關技術,機電耦合技術、策略控制技術等混動技術的提升,不斷探索商用車新能源技術,為新能源戰略的實現不斷努力。
善謀者行遠,實干者乃成。憑借高瞻遠矚的布局和全方位的技術引領,東風柳汽乘龍在新能源賽道再次搶占先機,其將步步為營,精密布局,開創行業發展新格局。